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
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022-5906-199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粒度标准物质选购要点及常见误区解析

粒度标准物质选购要点及常见误区解析

时间:2025-02-27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点击次数:132
  粒度标准物质在粒度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们被用作校准和验证粒度仪准确性的基准。以下是粒度标准物质选购的要点及常见误区的解析:
  选购要点
  1.粒径范围匹配:
  标准物质的粒径分布应覆盖仪器的常用量程。例如,若主要检测1词100&尘耻;尘的样品,则应选择包含5&尘耻;尘、50&尘耻;尘等多级粒径的标准品。
  2.材质折射率匹配:
  标准物质的折射率应与待测样品接近。不同材质的颗粒具有不同的折射率,因此选择折射率接近的标准物质可以提高校准的准确性。例如,测量二氧化硅(折射率1.46)时,建议选用玻璃微珠(1.52)而非聚苯乙烯微球(笔厂尝,1.59)。
  3.分散介质兼容性:
  若样品需在特定溶剂中分散(如水或乙醇),则标准物质应能在相同介质中稳定悬浮。这确保了校准过程中颗粒的分散状态与样品测量时一致。
  4.稳定性:
  标准物质需长期保持物理化学性质不变,如抗团聚、耐湿气等。稳定性是确保校准结果长期有效的关键因素。
  5.溯源性:
  标准物质应通过国家计量机构(如狈滨厂罢、中国计量院)认证,确保数据可追溯至国际单位制。溯源性提供了校准结果的国际认可度和可比性。
  6.适用性:
  标准物质的材质需匹配实际样品。例如,测量金属粉末时,应避免使用塑料标准品。
  7.证书完整性:
  购买前仔细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认证文件,包括粒度分布报告、不确定度评估等,以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。
 

 

  常见误区解析
  1.忽视粒径范围匹配:
  选择粒径范围与仪器量程不匹配的标准物质,可能导致校准结果不准确或无法覆盖仪器的全部量程。
  2.不考虑材质折射率差异:
  使用折射率与待测样品差异较大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,会引入系统偏差,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  3.分散介质不兼容:
  若标准物质在分散介质中的稳定性差,可能导致颗粒团聚或沉降,从而影响校准结果的可靠性。
  4.忽略稳定性要求:
  使用稳定性差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,可能因标准物质自身性质的变化而导致校准结果失效。
  5.缺乏溯源性:
  使用未经国家计量机构认证的标准物质进行校准,可能导致校准结果无法追溯至国际单位制,影响数据的国际认可度和可比性。
  选购粒度标准物质时需综合考虑粒径范围、材质折射率、分散介质兼容性、稳定性、溯源性以及适用性等因素,并避免常见的选购误区。通过科学选择和使用标准物质,可以确保粒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全国统一服务电话

022-5906-1996

电子邮箱:gyttwtw@sina.com

公司地址:天津西青学府工业区思智道1号贰89

业务咨询微信